-
南方周末招聘启事
-
“便利店博士”暴论引发公众恐慌:舆论场上何以“竖子成名”?丨快评
公允地说,金某某的成功恐怕也是“精准踩点”的产物。他把握了当前舆论场上的不少痛点:有效信息匮乏,公众亟需新知;一些专家学者丧失公信力,话语权不得不随之“下沉”;防疫政策根本性调整之后,一股夹杂着困惑、恐惧、焦虑乃至虚妄、仇恨的复杂情绪,正在寻求一个出口。 -
汽车上高铁站台接客VIP服务:在市场上用钱能买到的不是特权丨快评
没有商业化服务的地方,才是特权更容易施展的空间。没有商业化服务,普通人就没有得到服务的机会,而权力则总是可以发挥作用。有了商业化服务,人人只要付得起钱,就可以享受之前只有权力才能享受的服务,权力长袖善舞的空间就会受到限制。市场消灭了特权。 -
“超额储蓄”创新高,修复信心急不得
(本文首发于2023年1月5日《南方周末》) -
被处罚的知网由央企控股:学术评价体系对其太倚重是更大问题
高校和科研机构主办的期刊或者是从他们那里产出的论文,是高度远离市场的,并没有一个常态、及时的评价反馈机制。而你能想象,如果能被中国知网评选为有影响力的期刊或者论文,这对主办方和作者来说都是一种“殊荣”。所以你会看到,每年中国知网的各种“评选榜单”一公布,很多上榜的高校刊物都会第一时间发喜报,告诉大家“我们上榜了”。从性质上来说,知网的评选,跟B站评选“百大Up主”,微博评选年度榜单,都是一样的。 -
女子放生鲶鱼遭索赔:若理性不存在,则行善无功德丨快评
(本文首发于2023年1月5日《南方周末》) -
2023年俄乌冲突会结束吗?
在战场上,2023年俄乌双方恐怕都很难取得决定性的胜利。而欧美的经济制裁会对俄罗斯政府收入和民众生活产生更大影响 -
烟花爆竹响起来,过年才有年味、喜庆味,也是保护民族集体记忆
烟花爆竹的燃放时间是极有限的,中国各地的民俗大体只是集中在阴历新年初一至初三、初五、十五等几日,污染程度极其有限,主要是一些烟尘,风一吹就散了。而且另一方面,烟花爆竹的“污染”,其实也是燃放者的刻意追求——弥漫在空气中灭疫消毒的硝烟气味令人心安,可以消灭隐藏在空气与一切角落中的鬼魅。甚而对于许多中国人而言,正是新年几天浓烈的硝磺气息,与食物共同构成“年味”的嗅觉味觉记号。 -
核酸采样亭卖二手为什么卖不出价?防疫政策调整颠覆一门政府采购生意?
一名医疗器械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,核酸亭的利润率做得好的话,可以超过40%,一般不会低于20%。这个利润率虽然没有网上传言的那么暴利,但如果你知道我国制造业的平均利润率是多少,就会有不同的观感。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,2022年1-11月份,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利润率为6.23%。看得出来,核酸采样亭的确是一门“好生意”。 -
新冠“乙类乙管”之后,为什么海鲜产品价格会大幅下跌?
2022年12月22日,14日生产的规格为6-7Kg的挪威H111报价120元/公斤,较12月15日的价格跌了20元/公斤;而15日生产规格为6-8Kg澳大利亚优恩报价100元/公斤,较15日价格跌了40元/公斤,跌去近三分之一。防疫政策的调整,额外成本的减少,诸多不确定性的消除,有了稳定的预期,整体上会有利于市场供给的增加。原来那些无法承受损失风险的中小经销商也陆续回来了,继续经营原来的生意,所以我们才会看到市场供给的增加。